石油资源在全球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因此我国决定采取进口原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迅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石油消费量从建国初的100多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7.02亿吨!我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进口成为主要解决方案
石油进口需求持续增长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能源需求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其地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盆地,而且开发成本较高。因此,为了满足能源需求,我国选择了大量进口原油。
原油是一种未经开采的埋藏在地下的烃类混合物,经过开采后称为石油。通过加工原油,我们可以获得各种石油产品,如石油燃料、化工原料等。
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原油进口量连续增加了近20年。尤其是2015年至2019年期间,进口量的增幅达到全球进口总量增长的44%。即使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仍增长了7.3%,显示出中国是全球石油需求的主要推动者。
炼油技术提高,产品油剩余问题突显
然而,随着中国炼油技术的不断提高,加工后产生的产品油增多,导致出现了使用不完的情况。
仅在2020年,中国共加工了6.7亿吨原油,剩余的产品油达到2.72亿吨,需要通过出口来消化。这一数据表明,尽管我国进口了大量的原油,但多余的石油产品仍需通过出口来处理。
为了解决产品油的积压问题,我国选择出口石油,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中国石油企业通过出口低价石油,不仅能够减少存储成本,还可以获取外汇收入。此外,通过低价出口,我国还能够维持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为何进口价格低于出口价格?
然而,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石油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还要低呢?这在国际贸易中并不常见,通常情况下,出口商品的价格要高于进口商品的价格。
首先,中国的石油出口价格低于进口价格是为了保持竞争力。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面临着与其他石油生产国的竞争。为了吸引更多的石油供应国,中国必须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通过低价出口来维持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
其次,中国的石油出口价格低于进口价格,还受到国内炼油厂成本的影响。炼油成本是决定石油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炼油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炼油厂产能的提高,产品油的供应量增加,导致市场上的石油供过于求现象,进而影响了出口价格。
总结:
尽管我国石油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几个盆地,开发成本较高,但通过大量进口原油,我们能够满足国内能源需求。然而,随着炼油技术的提高,产生的产品油增多,导致了石油供过于求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选择低价出口石油,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通过竞争保持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虽然中国的石油出口价格低于进口价格,但这是为了吸引更多供应国和应对国内炼油厂成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