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怎么来的?真的是古生物转化成的吗?其实是存在争议的。


关于石油来源的争议,最近有两个热点话题。一个是田中的观点,另一个则是生物起源论的争议。石油是一种复杂的天然有机物的混合物,这是教科书上对石油的标准解释。然而,支持石油无机成因说的学者认为,石油的起源可能并非如此。门捷列夫早在1876年就提出了石油是由无机物化学反应生成的结论。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地球上只有8个特大油田占了全部储量的一半左右?如果石油是由动植物演变而成的,那么这种分布不均的情况就不会存在。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虽然不均衡,但绝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差别。

石油究竟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的?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争论。从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爆发时起,66岁的美国学者威廉·恩道尔开始研究石油问题。他出版的《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曾在东西方都引起轰动。然而,此书在中国销售不久后,他便通过媒体向中国的3.5万名购书者致歉。

2003年,石油峰值论成为热点话题。当时,华盛顿正在冒险进行伊拉克战争。但现在,威廉·恩道尔认为,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这本身就是错误的。一个多世纪来,关于石油成因理论的假设一直在讨论原始物质转化条件和环境方面的问题。

石油被视为“化石燃料”,现在仍然是主流观点。绝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是由生物体的残留恐龙的遗骸或海藻化石,经过沉积与高压形成。生物起源论还被用来解释为什么石油只在地球的某些地区发现。因为那里是数百上千万年前的生物遗骸沉降区。

正是基于这种理论,1949年,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提出了石油峰值论。哈伯特认为,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高点;达到峰值后,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

1956年,哈伯特大胆预言美国石油产量将在1967年~1971年达到峰值,之后便会下降。当时,美国的石油工业蒸蒸日上,这一言论引起了很多的批判和嘲笑。但后来的历史证明,美国的确于1970年达到石油峰值,这似乎印证了石油峰值论的正确性。

爱尔兰地质学家坎贝尔继承了石油峰值论,1998年坎贝尔与一位法国地质学家发表了廉价石油时代的终结,得出廉价石油时代必将终结的结论。近年来,不断攀升的高油价似乎验证了其结论。

威廉·恩道尔认为,中国读者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石油并非不可再生资源;第二,石油峰值论的基础是错误的;第三,石油价格的波动是正常的,而不是因为石油储量的减少。·哈伯特本身是石油公司的雇员。

·20世纪60年代美国石油产量下降,并不是因为美国油田储量枯竭,而是因为沙特等海湾国家此时陆续发现油田,而且开采成本低廉。

·美国跨国石油公司在中东地区圈地开采石油,导致美国本土很多中小石油企业停产。

·小布什政府为了推动石油价格,增加国际市场对美元的需求,以及更加牢固美元的主导地位,重新抛出了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的“石油峰值理论”,这显然是为日后石油价格的飙升找“由头”。

·早在1876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在实验中发现,水与金属碳化物能在高温高压下起化学反应,生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他提出一种假设,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在地球形成初期可以化合成大量的碳化铁,以后又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遂生成碳氢化合物。这些碳氢化合物沿地壳裂缝上升到适当部位储存冷凝,即形成石油矿藏。

门捷列夫的观点一度很流行。但很快人们就发现了一个致命的疑点:在地球内部的高温状态下水根本无法到达。而且地球内部即使存在碳化铁水和碳化铁的简单反应,也不能形成石油复杂的化学成分。

1889年,俄国的索柯洛夫提出了石油成因的“宇宙说”,他认为地球在诞生之初尚处于熔融的火球状态时,吸收了原始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随着地球不断冷却,被吸收的碳氢化合物逐渐冷凝,埋藏在地壳中,于是形成了石油。

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家高尔德认为,组成石油的物质只能来源于宇宙。世界上油矿的规模比其他任何沉积矿体大得多,已查明的油气储量也比原先根据生物生成说估计的高出数百倍之多。生物作用无法说明世界油田分布高度集中在中东地区。

最难以解释的是,许多油气田中含有大量的氦,但生物对氦的浓集不起任何作用,而氦是宇宙中丰度仅次于氢的一种元素,在星云体中存在比例很高,但是地球上氦元素的存在比例却是极低的。人们最早发现氦元素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在太阳的大气中。然而,人们在许多油气田中却发现了大量的氦,而现代石油无机成因说的研究者则吸收了一部分石油生物起源论的观点。

他们不否认一部分石油可能来自生物,但大量的石油则来自地球的内部。他们认为在地球形成早期,后来生成石油的有机物便以甲烷及其他碳氢化合物形式参与了地球的组成。后来在地球内部热力和压力的促使下,它们从深部释放出来,在某种有利的环境下进一步合成变成了石油。在这个过程中,石油受到了有机物的污染,导致了其成分的复杂化。

2008年,美国航天局宣布在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上发现了远超地球油气储量的碳氢化合物。这一重大发现再次证明,有机物可以通过非生物途径获得。这似乎为石油的宇宙成因说增添了新的例证。然而,传统专家认为,土卫六上的有机物与石油不同。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煤曾经是能源之王。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在他的著作《煤炭问题》中表示担忧:廉价能源的持续供应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焦虑。然而,就在这本书出版前六年,世界上第一口现代油井刚刚出现。石油是当时不折不扣的新能源。

石油取代煤炭的地位,迅速发展成为占绝对主流的能源。生物起源论者认为,石油钻探和考古有相似之处,地质学家甚至可以通过钻取岩石芯中的植物化石和花粉组合特征来判断地层属于哪个地质年代,并确定含油层位。然而,石油对人类的影响十分深远。

1900年,超过200种石油的副产品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工业中使用的润滑油、药物和蜡烛制作中要用到的石油蜡。

1954年,聚乙烯专利注册后,绝大多数家居用品开始使用这种材料制造。20世纪60年代,石油取代了煤,成为能源之王。在此期间,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汽车增加了近5倍,民航里程翻了8番。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也给一些国家带来了经济危机。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这次石油危机使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石油产量受到影响,油价开始上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普遍遭遇了经济危机,发现油田一直备受关注。

1908年,中东伊朗首次发现石油。1938年,沙特阿拉伯发现油田,至今中东储油量占全球60%以上,而利比亚也对全球石油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1957年,17家美欧公司获得利比亚84块特许地的开采权。

1965年,利比亚成为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日产原油300万桶以上。源源不断的便宜石油,使得世界经济在当时迅猛发展。

每天将缺油超300万桶?!国际油价大涨!最新报告→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