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商和消费者非常关注价格大幅变动,自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年初,原油价格的变化使生产商无法制定详细计划,损失较大,但对消费者影响程度小得多。今天,今日油价网小编在此为大家介绍3个不太靠谱的油价定价因素。
因为价格波动是一个微妙的概念,在石油和其他商品市场,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意义。
那么,操控此轮原油价格的幕后“黑手”,究竟是哪个呢?
纵观在石油过去的150年发展史,从来没有出现过石油短缺现象,更多是围绕着价格、投资和技术展开的。不可否认,技术进步导致石油价格和贸易巨大变化,并影响权利平衡。近70年来,美国与中东一再重复着市场份额与权利的交替变化,页岩革命是最近一次演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油出口国挤压美国得克萨斯的生产商,而现在则是美国生产商凭借页岩革命给予同样回报。
同样,从美国与其他石油出口国的关系史可以得出3个明确的教训:
首先,以“国家安全”名义企图控制石油进出口,从来不见效。美国国内石油工业强大时最安全,而在当前,就是要允许原油出口,卖出最好价格和生产最大化。
其次,欧佩克对供需平衡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只是阶段性的。国际原油的价格在多数情况下是由组织外因素控制,如上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剩余产能枯竭,70、80年代的阿拉斯加与北海大发现,新千年中国需求的快速增长,最近的页岩革命。欧佩克的政策要适应全球市场,而不是相反。
再次,有关欧佩克负面报告被夸大了。美国当前原油产量约占全球10%,仅相当于70年代的一半,2008年仅占6%。在全球市场,美国石油工业成为“边际供应”商,并正在影响价格,但其市场份额只相当于欧佩克原油和凝析油产量的四分之一。
这些就是3个不太靠谱的油价定价因素的内容。
关注手机今日油价(http://gas.humeup.cn),油价调整最新消息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