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的路上,石油巨头们脚踩油门加速中。
近年来,有些新能源项目很亮眼。
欧洲最大可再生氢能工厂、内蒙古大型“风光气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全球最大一笔可再生燃料企业的收购、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之一……
而这些项目背后的“大佬”,竟然是稳坐石油宝座的国际石油巨头。
原来,这些搞油气搞得风生水起的石油巨头在能源转型上也不为人后,纷纷开足马力加速中。
开卷的欧洲石油公司
其中,欧洲石油公司率先“开卷”,挥刀缩减油气业务,大举发展新能源、收购新能源公司,且布局较为多元化,包括海上、陆上风能和太阳能光伏等。
作为能源转型的“积极分子”,早在2021年5月,老牌石油公司道达尔改名换姓为“道达尔能源”,吹响了向多元化能源公司转型的号角。
2022年以来,道达尔能源公司频繁出手,并购新能源企业,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增加至近17吉瓦。
去年5月,道达尔能源更是斥资16亿美元收购CEG50%的股份。这是其在美国可再生能源领域作出的最大一笔投资。收购完成后,道达尔能源在美国的可再生能源资产组合将超过25吉瓦,在美装机量将超过其全球装机总量25%。
此外,道达尔能源也聚焦于海上风电的开发。它将在韩国开发5个浮动海上风电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2吉瓦。这也是当前全球规划中装机规模最大的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之一。
英国石油巨头bp也持续在转型领域取得进展。
像在去年,bp在转型增长引擎上的投资约占资本支出总额的30%。尤其有代表性的投资是以4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rchaea Energy。这也成了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一笔可再生燃料企业收购。
另外,bp在氢能布局上多子齐下。譬如在安哥拉与埃尼公司合资成立Azule能源公司,并在澳大利亚、阿布扎比、埃及、阿曼、毛里塔尼亚等地发现了极具潜力的氢能项目开发机会;入股亚洲可再生能源中心(AREH)40.5%股权,这是全球已规划的最大可再生和绿氢能源中心之一,总发电量将达到26吉瓦,计划每年生产多达160万吨氢气或900万吨绿氨;与Iberdrola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绿氢生产总产能可达60万吨/年。
另一欧洲石油巨头壳牌也不甘落后,去年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决方案业务上投资了约35亿美元,约占总资本支出的14%。
首先是2022年上半年,壳牌以15.5亿美元收购了印度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平台之一Sprng Energy group,它在印度拥有2.9吉瓦的风能和太阳能资产。此次收购使壳牌在全球的可再生能源产能几乎翻了两番。去年1月,壳牌还收购了意大利光伏项目开发商Solar-KonzeptItalia的全部股份,使其在意大利的太阳能开发项目产能增至2吉瓦。
此外,壳牌最终投资决定建造200兆瓦电解装置荷兰氢一号,届时将成为欧洲最大的可再生氢工厂,将于2025年投入运营;同时还在荷兰共同开发10吉瓦NortH2海上风电绿色氢能项目,希望在2027年之前实现首个千兆瓦发电。
在能源转型的路上,欧洲国际石油公司以多种方式拓展新能源业务,从单一的化石能源到风光氢多元化能源,其向着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已见雏形。
紧追的北美石油公司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一波接一波的攻势下,相较于一路高歌猛进大手笔投资新能源的欧洲石油巨头们,一直以来持保守态度的北美油气巨头们也坐不住了,纷纷加码新能源布局,开启追赶欧洲石油公司的步伐。
埃克森美孚能源转型主要专注于碳捕集与封存(CCS)、氢能和生物燃料等方面。譬如,去年收购了挪威生物燃料公司Biojet AS 49.9%的股份,并积极筹建日产10亿立方英尺的大型蓝氢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埃克森美孚开始涉足锂矿资源的开采,其以至少1亿美元的价格从Galvanic Energy公司手中购买了阿肯色州南部Smackover储层12万英亩土地的开采权,该地块可能拥有400万吨碳酸锂当量,足以满足约500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需求。
另一北美石油巨头代表雪佛龙也加快了能源转型的步伐。2022年,其以3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生物柴油制造商可再生能源集团(REG),这是该公司迄今为止在替代能源领域最大规模的收购。
在氢能方面,作为炼化大户的雪佛龙一直是零售灰氢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每年生产约100万吨灰氢。
不仅于此,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也部署了明确的新能源投资计划。
2023年,雪佛龙在低碳可再生业务投资计划达到20亿元,增加幅度在50%以上,并计划未来8年投入100亿美元用于可再生燃料、氢能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业务;埃克森美孚计划将2027年的低碳业务投资预算提升至公司总投资水平的25%,并计划将2030年可再生燃料总产能提升至20万桶油当量/日。
总的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国际石油公司在能源转型的路径上基本清晰,并都进入了加速转型的阶段。观之我国的石油公司亦是如此。
多点开花的“三桶油”
近两年,我国也搭上了进军新能源的快车,以国内“三桶油”为代表的石油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屡有动作。
据统计,就国内“三桶油”来看,目前已相继成立了超40家新能源公司。
譬如2023年以来,中国石油全资成立了四川西油新能源有限公司及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中国海油斥资20亿成立中海油环渤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此外,“三桶油”的风光氢等发电业务也多点开花。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我国第三批大型风光基地项目清单,而中国石油是这里面出现的唯一一位石油巨头。
其中具体的项目有:内蒙古境内的鄂尔多斯苏里格“风光气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甘肃境内的长庆油田油气田区域50万千瓦风光一体化基地项目、青海省境内的中石油青海油田格尔木100万千瓦风光气氢项目,总装机达450万千瓦。
去年,中国石油加快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全年开工建设47个风光发电项目,其在新能源新业务方面投资76.7亿元,投资同比增幅252%。
作为国内的石化龙头,中国石化也是我国制氢能力最大的公司,建设和运营的加氢站数量居全球首位。
其中,目前建设中的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五大部分,预计今年6月30日投产,届时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
不只在氢能一根线上发力,中国石化在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超850兆瓦,年自发绿电量4.5亿千瓦时;在地热能领域,目前中国石化的业务遍布河北、天津、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9个省(市)的60余座城市,建成地热供暖能力近8500万平方米,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20多万吨,是国内最大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
中国海油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发展以海上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开发深远海风电建设。
在2022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揭牌成立;中国海油分散式风电项目--蓬莱分散式风电项目正式启动;首个大型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海南CZ7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获得核准。
其中,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海油观澜号”于今年5月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这是国内第一个工作海域距离海岸线100公里以上、水深超过100米的浮式风电平台,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减排2.2万吨。
在能源转型的拐角,已经不是“大象”要不要转身这么简单了。石油公司们正在朝着综合能源公司的方向加快步伐,并且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岔路口。
无论是发展氢能、太阳能、风能抑或是终端充换电业务,石油公司们各有各的“阳关道”。他们的路径可能不同,但最终迈向综合性能源公司的终点是相同的。
来源:石油Link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